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指标 评测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
bit/s(b/s,bps),kb/s,Mb/s,Gb/s
带宽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单位为Hz
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量”
与速率指标相同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被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网络时延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网卡的发送速率,信道带宽,交换机的接口速率共同决定了发送时延
时延带宽积 1. 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所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
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2.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RTT) 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从源主机发送分组开始,直到源主机收到来自目的主机的确认分组为止
利用率 分为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高利用率会引发高时延
丢包率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丢包率具体可分为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等
  1. 补充

    1. 时延计算公式

\[ 发送时延 = \frac{分组长度}{发送速率}\\\\ \]

\[ 发送时延 = \frac{信道长度}{电磁波传播速率} \]

  1. 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times 带宽 \]

  • 处理时延一般不计算
  1. 网络当前时延与信道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 D为网络当前时延,D_0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为信道利用率\\ \]

  2. 丢包率计算公式 \[ 丢包率 = \frac{一定时间范围内丢失的分组数量}{总分组数量} \]

    \[ D = \frac{D_0}{1-U} \]

  3. 分组丢失的两种情况

    1.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
    2. 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在通信量较大时就可能造成网络拥塞。
  4. 丢包率反映了网络的拥塞情况

    1. 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0
    2. 轻度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1%~4%
    3. 严重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5%~15%
  5. n个分组,m段链路,忽略处理时延,总时延的计算(假设分组等长,各链路长度相同,带宽相同) \[ 总时延 = n个分组的发送时延 + 1个分组的发送时延 \times (m-1) + 1段链路的传播时延 \times m \]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http://binbo-zappy.github.io/2024/11/15/计算机网络/1-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作者
Binbo
发布于
2024年11月1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