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MAC地址 IP地址以及ARP协议
3.7 MAC地址,IP地址,ARP地址
- MAC地址是以太网的MAC子层所使用的地址
- IP地址是TCP/小P体系结构网际层所使用的地址
- ARP协议属于TCP/IP体系结构的网际层,其作用是已知设备所分配到的1P地址,使用ARP协议可以通过该P地址获取到设备的MAC地址;
- 尽管IP地址和ARP协议属于TCP/IP体系结构的网际层(而不属于数据链路层),但是它们与MAC地址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我们日常的网络应用都离不开MAC地址、IP地址以及ARP协议。
1. MAC地址
- 又称硬件地址,物理地址,属于数据链路层范畴
- 当多个主机连接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要想实现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则每个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即一个数据链路层地址
- 一般情况下,用户主机会包含两个网络适配器:有线局域网适配器(有线网卡)和无线局域网适配器(无线网卡)。
- 每个网络适配器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而交换机和路由器往往拥有更多的网络接口,所以会拥有更多的MAC地址。综上所述,严格来说,MAC地址是对网络上各接口的唯一标识,而不是对网络上各设备的唯一标识。
- 在每个主机发送的帧中必须携带标识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由于这类地址是用于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因此这类地址被称为MAC地址:
- MAC地址一般被固化在网卡(网络适配器)的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中,因此MAC地址也被称为硬件地址;
- MAC地址有时也被称为物理地址。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MAC地址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物理层!
2. IP地址
IP地址是因特网(Internet)上的主机和路由器所使用的地址,属于网络层范畴
用于标识两部分信息:
- 网络编号:标识因特网上数以百万计的网络
- 主机编号:标识同一网络上不同主机(或路由器各接口)
- 数据包转发过程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不变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逐个链路改变
3. ARP协议
解析IP地址 得到相应的MAC地址,属于网络层范畴
内容步骤
- 源主机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中查找目的主机的1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若找到了,则可以封装MAC帧进行发送;若找不到,则发送ARP请求(封装在广播MAC帧中)
- 目的主机收到ARP请求后,将源主机的IP地址与MAC地址记录到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给源主机发送ARP响应(封装在单播MAC帧中),ARP响应中包含有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
作用范围
逐段链路或逐段网络使用
ARP高速缓存表中记录了每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以及这个地址对的类型类型分为静态类型和动态类型
- 静态类型手动配置,可设置系统重启后这些静态类型的地址对是否仍然有效
- 动态类型是通过上述ARP请求以及ARP相应得到的,有效时间很短,2分钟左右
ARP协议不能跨网络使用
3.7 MAC地址 IP地址以及ARP协议
http://binbo-zappy.github.io/2024/11/17/计算机网络/3-7-MAC地址-IP地址-ARP协议/